(2012年3月13日)
同志们:
2012年龙华新区党工委工作会议,也就是龙华新区成立后党工委第一次年度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
这次会议深入阐述了市委市政府设立龙华新区的重大战略意图,深刻分析了新区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明确了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全面部署了各项工作。同志们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党工委工作报告、王立新主任的讲话和《关于以新体制开创新局面加快推进两区一城建设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共商新区大计、共谋发展良策。这次会议始终充满了解放思想的氛围,洋溢着昂扬奋进的激情,开得很紧凑、很务实、很成功,展示了新区新气象。可以说,这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动员会,是一次提振精神、燃烧激情的鼓劲会,是一次勇于担当、争创伟业的誓师会。同时在会议讨论过程中,大家还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这些意见和建议:一是请综合办吸收到会议的文件之中;二是有些具体工作建议,请会议秘书处认真梳理,交由职能部门办理,定期答复办理的结果。大会的圆满成功,必将进一步激励新区广大干部群众,朝着“两区一城”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必将在新区发展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同志们,奋斗目标已经明确,现在的关键在于抓落实。市委市政府把新区建设发展的“第一棒”交给了我们,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真抓实干、不辱使命。坚持责任第一、认真第一、结果第一,求实务实抓落实,重点在“五个地方下功夫”,在“四个方面见成效”。
一是要在加强学习、提升能力上下功夫。加快推进新区“两区一城”建设,迫切需要一批眼界高、思路宽的领路人,需要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实干家,需要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潜力的创业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好发展好龙华新区,对我们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全新的挑战。做好这一课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能力。省委汪洋书记说过,学习不够不是一个小缺点,而是一个大问题,尤其在当今时代,领导干部学习不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新区所有干部职工都必须把学习作为履行职责的第一需要、提高素质的第一选择、增长才干的第一途径,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要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国内外先进地区学。要主动适应科技进步、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理论素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知识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照“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的要求,紧紧抓住新区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把理论学习的过程变为理性思考的过程,变为问计于民、解民之忧的过程;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推动工作的具体措施。
二是要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上下功夫。“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省委汪洋书记告诫我们要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做造福人民的开拓者。市委王荣书记也反复强调要加强群众工作,要更加贴近群众、贴近民生、贴近基层。我们要打开新区工作新局面,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认真了解民意,充分发挥民智,紧紧依靠民力,努力实现民望。要深入群众。走出办公室、走出小汽车,深入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嘘寒问暖,到困难群众家中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理顺情绪,到群众满意度高的地方总结经验。要贴近基层。掌握与群众平等交流、深入沟通的能力和本领,与群众坐下来拉家常、聊日常,了解基层发展现状,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尤其是要把握不同群体的心态和诉求,做到共性问题共性解决,个性问题个性解决,善于把工作做到基层群众的心坎里。要服务群众。既要着眼当前,切实解决好和群众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更要立足长远,针对群众呼声很高的教育、医疗、卫生、交通、住房等问题深入调研、出台政策、采取措施、抓好落实,大力解决入园难、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住房难等老大难问题。
三是要在创新思路、破解难题上下功夫。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王荣书记深刻指出,深圳作为一座城市,也许永远都会存在;经济特区不改革创新,一定很快就会消失。实现龙华新区的大发展大跨越,根本上要靠改革创新。各位党员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大胆打破各种瓶颈制约,向改革创新要资源、要空间、要合力;要针对新区机构、人员精简的特点,大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构建适应新区特点的新体制新机制,为全市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探索新路;要针对城市二元结构突出、城市管理薄弱等问题,在推进城市现代化、提升社会管理精细化水平上大胆创新,为特区一体化提供示范。
四是要在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上下功夫。新区的干部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部门;大家的工作经历不同,爱好专长不同。来到新区,都是为了共同的事业。大家要加强磨合,团结协作,在思想上求共识,在工作上求共进,把个体优势转化为整体合力,真正发挥“1+1>2”的效应。要顾全大局,善于合作。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既要勇挑重担、唱好主角,又要注意搞好协同,当好配角,杜绝政出多门、各行其是、推诿扯皮。在这里,我要强调两条纪律,第一是要推行主办负责制。凡是主办单位要求配合的,各部门一定要配合。不配合的,纪检部门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第二是要强化办事处的应急处突职能。办事处守土有责,在处理紧急事件时,四个办事处的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可以在一线调动和调度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到现场处理相关事务。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多看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不要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比,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优点,多往好处着想,建立真正的同志感情,营造团结共事的良好氛围。
五是要在敢抓敢管、提升执行力上下功夫。建设“两区一城”,实现龙华新区大发展大跨越,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必然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面对压力和挑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直面矛盾,正视问题,不回避,不退缩。要敢于碰硬,敢抓敢管,雷厉风行,一抓到底,决不懈怠。要强化责任,落实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推行目标管理,善用倒逼机制。对每一项工作任务都量化目标,明确进度,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限倒逼责任。要建立激励机制,对认真负责、敢抓敢管、业绩突出的干部予以奖励和重用,努力营造用心尽责、敢于负责的良好风气,促进执行力大幅提升。
同志们,抓落实的根本目的在于取得成效。我们在“五个地方下功夫”,目的就是要在“四个方面见成效”。
一是要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质量上见成效。我们要切实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在推动转型升级上动真格,求实效。要严把产业准入门槛,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真正引进一批附加值高、带动性强、能耗低、污染小的高端产业项目,坚决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加快优化提升一批加工贸易企业和传统产业,通过一增一减一优,全面提升产业层次,迅速改变新区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要研究出台政策,引导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向现代企业转型,推动经营模式由出租型向投资型转变。要围绕打造“一中轴九片区”,高水平开展规划设计和土地整备,加快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二是要在推进特区一体化,提升城市形象上见成效。我们要按照国际化城市的视野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打破地区分割和部门限制,高标准统筹谋划新区发展。要坚持精品意识,建成一批代表特区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和街区。要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超前布局交通、通讯、水、电、气等市政基础设施,把基础设施落后的劣势转变为领先优势。要通过观澜河“一河两岸”工程和羊台山森林公园建设的带动,建成一批公园绿地和户外运动场所,为市民提供充足的休闲空间。要严格实行精细化管理,高城市绿化、美化水平,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区的新形象和高品位。
三是要在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家园意识上见成效。我们要以人的一体化、现代化为目标,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区,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要自觉破除心理上的“二线关”,牢固树立“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开放包容观念,尊重差异、和谐共处、融合发展,凝聚共同的家园意识。不分民族地域,都以龙华为家,以龙华人为荣。要大力发掘客家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文化,把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叫响龙华的文化品牌。
四是要在强化社会建设,提升民生福祉上见成效。我们要坚持民生为重,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按照建设幸福龙华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大力加强平安龙华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利,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今年我们新区承诺投入30亿元,办好150件民生实事。这150件民生实事都是广大群众高度关注、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问题,涵盖民生的方方面面,是今年社会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确保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新区成立带来的好处。
同志们,中轴新城,龙舞华章。龙华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新区大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我们真抓实干,开拓创新,顽强拼搏,以新体制开创新局面,朝着建设“两区一城”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