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组建两家医疗集团、一个医联体,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预计到2017年底,龙华区将初步建立起运行有效的医疗集团、医联体,有关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社区首诊比例将突破60%。

  • 龙华区人民医院支持全平台移动支付、多种医保一键报...

         龙华区人民医院打造智慧医疗,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新举措。   在今年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医疗大会上,龙华区人民医院院长罗新乐以“一键支付、便捷就医”为题,向来自全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和业界专家、IT企业代表等,介绍该院“无现金就诊医院”建设的进展情况,受到各方赞誉。而在此前,该院已通过多渠道及时发布各系统上线的利好消息,已有340多位市民享受到这一“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改革成果。   今年,区人民医院积极拥抱互联网技术,在支付方式的改革中拿出了实实在在的新动作,打造“无现金就诊医院”、构建“信用医院”。这种模式下,就诊患者不用带现金,不用排长队,不用为报销奔波,只要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任意使用微信、支付宝、医保卡、银联卡等各种支付工具,或者使用“银医通”自助服务机,就能完成看病付费和多种医疗保险结算报销;还可凭个人信用积分先看病后付费。   上线深圳首个商业医疗保险在线快赔系统   患者获赔时间缩短90%   家住龙华街道的吴女士因意外受伤到该院住院治疗,此前她购买了平安人寿商业医疗保险。11月17日,吴女士办理出院结算时,看到住院收费处旁边张贴的“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即日起开通平安人寿商保客户在线快赔业务”告示,当即下载登录平安金管家APP,按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向这个“在线快赔平台”提交在线理赔申请。经过系统审核,吴女士的5400多元医疗费用在第2天即得到全额赔付款。速度之快引来吴女士盛赞。   据了解,商业医疗保险在线快赔服务开启前,参保人必须带齐所有表单、收据和病历资料到保险公司提交申请,或手工拍照后通过保险公司APP上传资料发起理赔申请,效率低、程序繁琐,一般需要等待20多天才能获得理赔。   在线快赔系统开启后,院方信息系统通过平安医疗社商平台与平安人寿核心系统直接连通,平安人寿保险公司根据理赔申请和相关信息,通过平台直接提取患者诊疗及费用信息,免去传统理赔的一切繁琐,一般1-2个工作日可完成理赔。期间患者可在手机上直接查询理赔明细进度,随时获知赔付信息。   据院长罗新乐介绍,区人民医院上线商业医疗保险在线快赔系统,实现住院医疗场景下的社保+商保无现金统一支付。这一流程的优化,极大方便了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患者,有利于推进医疗领域各生态资源整合、支付方式改革和医院管理机制创新发展。下一步将继续优化平台,把这一服务拓展到门诊患者...【详情】

  • 龙华区两大基层医疗集团挂牌

    龙华区家庭医生签约现场。   12月21日,龙华区专科医生工作室授牌仪式在区卫生计生局举行,成立首批36个社康中心专家工作室。36名专家均是区医院集团的学科带头人、骨干医师、名中医、副高以上职称专家及高年资主治医师,他们将定期进驻社康看诊,现场进行传、帮、带,毫无保留地传授医疗技术。   这一举动再次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在龙华、在社区,居民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事实上,这是继祝墡珠教授全科团队工作室、罗维军中医工作室、石学敏院士传承中医工作室在社康揭牌后,龙华区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的又一重要举措。而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是龙华区推行医改、完善分级诊疗的要义。   组建基层医疗集团,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今年,龙华区推出了“2+1”模式,即组建两家基层医疗集团、成立一个区域医联体;并制定出台基层医疗集团建设实施方案等“1+4+4”改革文件。   结合本土实际推出“2+1”医改路线图   作为后来者的龙华,在深化医改领域,不仅充分借鉴罗湖模式,还充分考量本土实际。   龙华区人民医院与区中心医院这两家区属医院均为三级医院,分别下辖社康中心27家、24家,各自的编制床位数分别为1200张、850张,年诊疗量均达到350万人次,高位运行,在全市拔尖。   就服务量而言,两家区属医院旗鼓相当,而全区人口约300万,两家三级医院均无法独立承担全区的诊疗服务。更为关键的是,在龙华片区多年的发展史上,区人民医院服务范围辐射大龙华(龙华街道、民治街道和大浪街道),区中心医院服务范围辐射大观澜(观湖街道、福城街道和观澜街道),彼此分工协作的大格局形成多年。   “两家医院的体量相当,水平相近,而且各有辐射面,在此基础上组建两家医疗集团,具有天然优势,可实现分片区服务全覆盖,改革阻力最小、成本最低、效率最高。”龙华区卫计局负责人说。   而另一方面,组建两家医疗集团有利于互相竞争、错位发展。当前,公立医院同质化发展较普遍。成立两家医疗集团,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引导,两家医疗集团在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医疗服务需求,发展特色专科,形成优势互补,有利于区域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而作为医改路线图的“1”,龙华区域医联体侧重各医疗机构的业务融合。医联体以区人民医院、区中心医院为核心,涵盖公共卫生机构及所服务片区内的公立医院、社会办医疗及公共卫生机构,促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详情】

医改进展

  • 2017版家庭医生签约启动

         2017年4月21日上午,龙华区人民医院2017版家庭医生签约启动仪式在高峰社康中心举行。龙华区人民医院院长罗新乐、副院长郭东辉出席活动并讲话,社管中心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各社康中心组长以上干部和居民群众代表等7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来自民治街道皓月花园的邓女士成为上塘道社康中心全科医生张玉彩的第一位2017版家庭医生签约居民。据悉,邓女士有一个4个月的宝宝,近两天睡眠不好,哭闹、吐奶。张玉彩给宝宝做了仔细检查,发现牙龈粘膜生长多个“上皮珠”,俗称“马牙”,原来这就是宝宝哭闹的原因。

  • “三名工程”全科团队在龙华

      2016年4月7日,龙华区中心医院举行仪式,宣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祝墡珠教授医学团队项目正式启动,双方将共同打造全科医学深圳基地。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是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的重大成果,是目前我市所有综合性医院引进的唯一一个全科医学团队。   据了解,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全科医学系是国际上第一个通过WONCA(世界家庭医生组织)标准认证的培训机构,在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研究生培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记者了解到,此次进驻龙华区中心医院的祝墡珠教授医学团队是国内最优秀的全科医学团队之一,由此龙华区中心医院也成为深圳第一家成立包括全科医学病房、全科医学门诊、全科医学技能培训中心以及社区教学基地的三级综合性医院。   据了解,龙华区中心医院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合作建立的深圳名医工作室将建在观园社康中心,届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祝墡珠教授全科医学团队将定期或不定期坐诊,区居民不出龙华就能享受到国内一流的全科医疗服务。   龙华区中心医院院长罗新乐表示,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合作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先进的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除了共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深圳基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全科医学深圳名医工作室外,还将建设华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科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全科医学临床教学基地和社区教学基地;合作开展全科医学相关研究项目;建立双方人员交流平台,加强人员来往;五年内将龙华区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打造成广东省医学重点学科。      2016年6月25日,龙华区中心医院以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为契机,成功引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黄健教授泌尿外科团队,未来双方将联手打造深圳北最强泌尿外科,造福深圳百姓。

  • 龙华每千人床位数将达5张

         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何洪彬。   “健康龙华”的内涵是什么?这在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何洪彬看来,其实是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一脉相承的。通俗讲就是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管理,让老百姓“不生病、少生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龙华”。   谈“健康龙华”   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龙华”   记者:当前,“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委区政府也出了建设“健康龙华”的部署。作为区卫生计生局的掌舵人,您是如何理解“健康龙华”内涵,今年将如何打开新局面?   何洪彬: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透露一个强烈信号,就是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我们区,去年9月,区委区政府从顶层设计对“建设卫生强区、打造健康龙华”的发展战略进行了部署。今年年初区党代会报告和区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突出共享发展理念,打造民生幸福活力区,要建设“健康龙华”,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基本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龙华”的目标。   推进“健康龙华”建设,我们总体围绕“1、3、5”三方面抓好落实。“1”是牢牢把握“健康龙华”建设这一条主线。“3”是实现三个转变,即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提高市民的健康意识,增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实现“以医院为中心”向“以基层为中心”转变,下大力气抓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资源下沉;实现医疗保险从“保治疗”向“保健康”转变,推动建立“总额管理、结余奖励”的医保支付方式。“5”是实施好5大提升行动,即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中医药服务提升行动、行业作风提升行动。   可以预见,到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健康龙华”模样,将会是“健康有人管、就医不再难、生活更健康”。   谈医疗资源布局   大力推进“一大一小”建设   记者:听您介绍完,“健康龙华”图景大致呈现。当下,龙华区公立医院少,医院内人满为患。打造民生幸福活力区、建设“健康龙华”,首要解决的就是“看病难”问题,区卫生计生局有什么具体措施与路径?   何洪彬:龙华区医疗卫生资源短缺是客观事实,集中表现为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为了让百姓“看得上病”,近年来和未来一段时间...

  • 智慧医疗让龙华人就医提速

         2017年7月13日,市卫计委全市卫生计生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龙华区人民医院荣获全市“2016年度卫生计生信息化先进单位”称号。(院方供图)   7月13日,在深圳市卫计委全市卫生计生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龙华区人民医院作为龙华区唯一获奖单位,荣膺全市“2016年度卫生计生信息化先进单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龙华区人民医院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在区委区政府、市卫计委、区卫计局和区科创局的支持下,加大投入,以打造国内一流数字化医院为目标,建立起以管理为基础、以临床应用为主线、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开发应用预约诊疗、分级诊疗、移动支付、电子病历等40多个子系统,覆盖医疗、护理、行政、后勤等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   建信息化就诊平台   让病人少排队少跑腿   一提到看病,很多人会想到“三长一短”(挂号、候诊、收费队伍长,看病时间短)。不过,这在龙华区人民医院已不再是常态,取而代之的是秩序井然、快捷的就诊流程。   该院联合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合作,打造“全号源”、“全流程”、“全渠道”和“精准预约转诊”平台,提供诊间移动实时支付、诊后移动验单查询等服务,实现医院全流程数字化智慧就医服务。   患者只要手中有手机,通过微信、网络、“健康龙华APP”等多种渠道,足不出户即可预约到自己需要的医生并支付诊金,且预约的时段可精确到1小时内。医生开出化验单,患者扫描二维码,即可完成支付,随后根据信息指引检查。检验结果第一时间推送至医生电脑,医生据此开处方,患者扫描缴费后,到药房领取药品,即完成整个诊疗过程。   医院信息化系统减少了病人排队、跑腿时间,极大提升了就诊效率。不仅是门诊,在输液、注射、换药、治疗、体检等科室,都实行了“一张身份证走遍医院”的信息化管理。龙华人刘琴有真实的体验:“不用再动不动就排长队,在线预约、支付,就医过程由以前的无序变得有序省时了。”   推进医疗业务系统建设   减医护负担 提医疗质量   信息化平台,方便了患者,也简化了医护的工作。医生可在电脑上快速调阅病人本次、过往的就诊信息、检验结果和用药情况等。原来需要手写的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卡等,现在点击鼠标就能实现,速度快且准确、规范、完整。护理中也启用了输液检测系统,所有输液病人用药信息在大屏幕上有显示,巡回护士配备便携设备,可随时掌握输液者用药及换药情况。   该院还着...

“2+1”模式

医改重点任务

龙华医改特色

龙华医改这五年

  • 社康服务走在全市前列

    五年间共引进全科医生161名,全区全科医生总数达到281名,其中硕士121名、博士4名,全科医生数量、质量处于全市前列。详细

  • 引进知名医疗机构和人才

    全力打造区域化医疗中心。大力引进和支持知名医疗机构和优秀人才在龙华发展,为推动龙华区卫生事业快速优质发展提供支撑。详细

  • 群众就医负担明显下降

    根据2016年市卫计委公布的测评结果,龙华区公立医院门诊服务社会满意度为76.69分,较2015年提高了5.92%,提升幅度全市最大。详细

  • 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五年来,全区年均诊疗量均达到750万人次以上,约占全市的十分之一,用有限的医疗资源解决了人口大区的就医问题。详细

  • 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

    两个国家级示范区顺利通过省级评审,其中,龙华区是“全国健康促进区”广东省两个创建区之一和深圳市唯一的创建单位。详细

  • 快速增加医疗资源供给

    快速增加医疗资源供给,加快推进“七建四扩”。今年重点启动区妇幼保健院住院部建设,力争在年底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详细

医改服务

视频和访谈

区各部门
区街道办
各区政府网站
服务系统
龙华区智慧安监综合监管平台 龙华区企业服务平台 龙华区人事服务中心到档情况查询 龙华区统计直报系统 龙华区重大项目申报及信息管理系统 龙华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系统
返回顶部